盘点各国艺术教育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
日期:2020-04-19 / 阅读:417
盘点各国艺术教育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学家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愉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多年来,国外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
美国:培养有深层次审美的孩子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艺术教育出现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费紧张、政府规定的强制性课程过多,以及公众的认识不到位等。其后果是现在做教师和家长的一代美国人自身没有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看不到艺术教育的价值。
现在,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断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将艺术教育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那么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学汤姆·霍恩说:“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考试成绩更好。”
“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说,“我们为孩子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我们为孩子们成为公民做隹备;我们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深层次审美能力的人。第三个目标与前两个目标同样重要。”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的幼儿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艺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艺术有关。
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的材料,使孩子随心所欲,兴趣一来即可创作。法国父母还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俄罗斯: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
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地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
他们发出掌声,并不是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管他们能听懂多少,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家长平常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
日本:家庭艺术氛围浓厚
日本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同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又非常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非常丰富,有合唱、器乐合奏、体操、工艺、话剧、舞蹈、剪纸、书法、绘画、插花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高尚的艺术情趣,与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家庭的环境教育分不开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老师和家长们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