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周艺教育发布
【阳光路上片头】
【蒋周健(剪辑好的录音2和录音12中的片段结合):我就想把专业的音乐教育与慈善相结合,让规范的艺术教育普及到每个角落,让每个孩子享受到音乐的阳光。】(网上搜蒋周健演绎的古筝曲压混制作)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阳光路上》。我是马苏。
在镇江,你可能没学过音乐艺术,但你可能对“周艺教育”这个名称印象深刻!你可能没见过他,却听说过他的名字,在报纸上,在广播电视里,在网络上,或者,在各种公益活动的现场。
他,就是蒋周健。刚才这段话,就来自这位八零后的年轻音乐家,我几乎不知道该如何来称呼他。因为他的称谓太多:
周艺教育集团董事长、著名古筝演奏家、全国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考官、中央民族乐团客席古筝演奏家、中国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镇江市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京口区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等等等等!
但最令他自豪的称谓和荣誉是:
爱心音乐家!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苏儿童慈善奖!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社会妈妈!镇江市扶残助残爱心人士!镇江市首届最佳慈善义工奖,等等等等!
他今年才三十五岁,却已经在艺术公益的道路上坚守了十年!十年来,他把免费的艺术教育送进特教机构、送进贫困孩子家庭、送到未成年管教所,只想让艺术教育普及到每个角落,让每个孩子享受音乐的阳光。
十年来,他做过无数场公益音乐会,帮助过的孩子超过三千人次,参与义工服务超过两千小时。
他说:他很忙,几乎分身乏术,但是:
【录音1:(0601轨44分40秒开始剪):只要干了这个事情,就尽我们的能力做好。】
【片花】
蒋周健自幼学习音乐,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当老师,还凭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子。
身为独子的他,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父母,在2007年毅然放弃北京已有的一切,回到镇江从零开始。
回来后,他开始在镇江找工作,同时参加一些简单的慈善公益活动,比如去一些福利院探望、慰问、做义工等。这些活动让他接触到了很多贫困或残疾的孩子,他们有的很需要音乐艺术,却无法触及,这让他很受触动:
【录音2(0601轨4分37秒开始剪):我上高中时,有位语文老师讲了句这样的话:艺术是有钱人的游戏。我感触非常深刻。我就想把专业的音乐教育与慈善结合,就是出自语文老师这句话,希望改变现状。加上我们也看到很多贫困儿童,也需要很想接触到专业的艺术教育。】
当做公益的想法开始萌芽,他决定创业!因为只有自己创业,才能自主帮助更多孩子!才能实现他越来越清晰的公益梦想。
2008年,26岁的蒋周健成立了音乐艺术培训工作室,也就是“周艺教育”的前身,一方面,和普通的艺术培训机构一样运作,一方面,他积极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此时他自己的机构还没有盈利。
在丹阳,他遇到了一位遭受不幸的家庭。一位十岁的小女孩的父亲被车撞成重伤后车主逃逸,孩子爷爷着急之下猝然去世,小女孩本身随后又被查出脑瘤。他得知小女孩很喜欢音乐,却因为家庭变故没有条件学习。他想免费教孩子古筝,却无法将小女孩带回镇江学习。
一年后,他在丹阳成立了音乐工作室,第一时间在当地门户网站发帖寻人,最终联系上孩子父亲,表达了自己想免费教孩子古筝的想法,从那时起,小女孩每周到蒋周健工作室免费学习古筝,由蒋周健亲自教授:
【录音3(0601轨11分40秒开始剪):孩子脑瘤后开过刀好了,但反应变得特别迟钝,手会抖,教她的时候正常人要教三五遍,教她要三十遍甚至三百遍。一直在坚持,两三年。圆了她一个音乐的梦。】
而这件事情,成为蒋周健把音乐教育与公益慈善结合的开端。2010年,蒋周健在丹阳举办了师生音乐会,小女孩首次登台演出,蒋周健感慨万千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走公益之路的想法。
【录音4(0601轨14分30秒开始剪):通过这件事情希望能够把音乐教育能让更多的更边缘的孩子接受。我就一直想在边缘的,比如贫困啊,特教啊特殊孩子的群体成立培训班。】
【片花】
蒋周健认识到,自己零散地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会让公益道路变得缓慢。时任市妇联儿童部部长张碧云得知蒋老师有这一想法后便积极于京口特教中心联系,为特教中心热爱音乐的孩子免费教授古筝的想法,他希望运用音乐对情绪的天然影响作用,让残疾孩子克服心理障碍,提高他们合理的适应社会行为的能力,使得众多的智障残疾孩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音乐,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这一想法得到京口特教中心的欢迎和支持,2011年,在蒋周健老师的努力下,京口特教中心古筝班成立了,蒋周健又四处奔走,自己募集了十架古筝送给京口特教中心古筝班。每周一风雨无阻去给那里的孩子上古筝课。
当他真正开始给这些智力残障的孩子上课,才知道有多难。一个动作可能要教几十遍几百遍,上课过程中还得去拉回突然就随意离开的孩子,连讲解和表达都得重复再重复。蒋周健排除万难,坚持了下来。2012年,这批孩子登上了镇江市“社会妈妈”成立十周年的汇演舞台,而孩子们的表现,让蒋周健感动不已:
【录音5:(0601轨16分10秒开始剪):演出完的刹那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上了舞台非常镇静,他们眼睛很认真,很干净,很质朴,很认真对待演出。坚定了我自己从事这个工作的。相当于上了一把锁。这也是我们首个尝试把音乐教育引入特殊群体,一干就是好多年。】
如果说在教这些孩子的过程中,蒋周健偶尔还会犹豫,这样的公益过程这么难,要不要坚持?那么,这次表演中孩子们的表现,给他的心上了一把锁,让他确定了:这条路,我要走下去!即使难!也要坚持到底!
如今,京口特教中心的古筝课还在继续,即使蒋周健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还是从不间断,亲自去给孩子们上古筝课。
【片花】
如果说,丹阳的脑瘤小女孩坚定了蒋周健的艺术公益之心,京口特教中心的孩子们给他的公益之路上了第一把锁,那么,2014年,在蒋周健把古筝班开进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之后,那里的少年们,给他的公益之心又上了一把锁。
2014年,蒋周健与相关部门联手,在全省第一个将音乐教育引进了监狱,甚至还把考级的考点设在了监狱,不仅能让那里的少年学音乐,还能考级拿证书。
【录音6(0601轨21分14秒开始剪):其实教他们我有很多顾虑,但是接触下来,我发现他们没有抵触心理,我会在教课中灌输他们一些正能量思想,我说你来到这里不会一辈子这样,不能一辈子被贴上不良少年标签。我希望我口传心授给他们正能量。很每次做公益活动,对这些特殊群体我是有收获的!残联的理事长说我在公益的道路上是“死不悔改”的!】